<<
<
2014
-
2
>
>>
日
一
二
三
四
五
六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最 新 评 论
最 新 日 志
最 新 留 言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博 客 相 册
我 的 圈 子
我 的 好 友
友 情 连 接
小镇祝家渡
[ 2009-2-24 9:43:00 | By:
蜻蜓点水
]
六十里后江有许多渡头,如方家渡、罗家渡、张家渡等等,祝家渡是其中之一。紧依渡口的祝家渡镇,是后江北岸一个普通的小镇。祝家渡南距车厩六里,北到石步十二里,东离魏家桥十二里,西至丈亭八里,与车厩、石步、魏家桥、丈亭一样,曾经都是乡政府所在地。小镇从东到西原先为祝东、祝江、祝西三个行政村。老街位于祝江。与邻近的二六市一样,逢农历二四六九是集市,每逢市日,方圆十几里的人都会来赶市,把渡口拐弯处那条工字形老街挤得水泄不通,行人摩肩接踵,一派繁华景象。小时候常常听到“睏黄山,坐石埠,再要快活祝家渡”这首古老的民谣,说的大概就是祝家渡的富庶,或者形容其便利的水利条件。
“说新闻,道新闻,新闻要唱祝家渡……”第一次听说“祝家渡”还在我上学之前,通过瞎子婆婆唱的新闻——《三县并审》。说是新闻其实已是旧闻,说的是许多年以前、当时村中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曾经听说过的故事。过去的新闻渠道远没有现在广泛、便捷、迅速,更多靠的是口口相传。“瞎子唱新闻”是曾经流行于浙东地区的一个地方曲种,历史悠久,由唱“朝报”官方新闻演化而来,后以唱社会新闻为主,是民间艺人以人们所熟知的、以前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为基础,经加工整理形成的民间曲艺形式。固定的唱词使旧闻在流传中保留最初的真实,而简单的曲调、复杂的情节又使故事更具可听性。故事大多反映的是当时民间惩恶扬善的淳朴民风。“瞎子唱新闻”在当时的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,一户人家请来瞎子,周围邻居每户人家送上两升米或几根年糕给瞎子当工钱,大家就能听上十天半月。可惜,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有线广播的普及和文革扫“四旧”运动的开展,“瞎子唱新闻”这一人们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随即绝迹,失传四十多年了。《三县并审》发生在清光绪年间,祝家渡(时属慈溪县)武举祝开文为夺取亡兄家产,调戏寡嫂,又串通侄女祝秀英谋害侄子祝元英,谎称元英急病身亡,胁迫长工阿金、阿牛将尸抛入后江。侄媳祝魏氏侥幸逃回离祝家渡十几里远的娘家魏家桥。魏家桥当时很有名望,村中有石牌坊,上刻圣旨蟠龙,背刻李世民御书“千古流芳”。祝魏氏在族中时称“十三秀才五举人”的支持下,十九顶轿子抬进慈溪县衙。公堂上祝开文与祝秀英却反诬祝魏氏有私情谋杀亲夫。慈溪知县王荣见两家都有权势,怕稍有差池会丢掉前程,便称案件情节牵涉鄞县,把案子推到鄞县去了。鄞县知县郭士荣颇有才识,虽觉得事有蹊跷,无奈仕途多妒,见案子出在祝家渡非其管辖,怕有沽名之嫌,也不受理。祝魏氏急得嚎啕大哭,幸其弟魏志清想起父亲魏尚宝在世时与浙江巡抚有八拜之交,遂求其相助。抚台衙门谕示下来,责成郭士荣会同王荣破案。恰巧镇海知县魏文宾拜客路过,闻讯以不能展才为憾,王、郭二人就请他协同审理,于是三县并审。不料魏文宾主观武断,仅凭推断要逼祝魏氏招供奸夫,魏志清不服,大闹公堂,魏文宾自讨没趣。郭士荣因有抚台谕示,便悉心审理,经私下察访,得知金、牛二人把祝元英尸体丢在布基山,并未抛江。法网恢恢疏而不漏,祝开文、祝秀英终于伏法。因为魏家桥离我家二六市仅四里路,所以我对这个故事记忆特别深刻。
听说终归听说,真正踏上小镇的土地却是成年后,距今也有三十年了。那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期间,去看望住在这个小镇务农的战友。记得当时正是夏收夏种大忙季节,所以到战友住的高地房老家打听后直接去了田头和战友碰面,无暇领略小镇古朴的风光。可谁曾想到,八年以后,组织上把我调到这个小镇的一家企业工作,一待就是十年。从此,我对祝家渡有了更多的了解。据说祝家渡的地名与渡头艄公的姓氏有关,形成村落后又以渡头名为地名。村中有袁、柳两大姓,他们利用便利的黄金水道,多将族中子弟送到上海、香港学生意,中间一些人发迹后回家买田置产。小镇的豆腐弄、冯家弄、十三房、十八房有许多清代建筑,尤其是大夫第庭院深深,雕栋画梁,其前面的万花门头更是气势不凡,有旗杆、下马石和石牌楼,可惜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火灾。袁、柳两姓无论在商界、政界、文化界均是人才辈出,从袁载中明嘉靖癸未科进士起,袁茂英、袁弘勋父子又分别中万历丙戌科、已未科进士,传世有《竹江诗集》。清代文学家、江右三大家之一、乾隆已未科进士袁枚,为袁茂英之后,辞官后定居江宁。其诗文不拘形式,自成一格,著有《小仓山房集》、《随园诗话》、《随园随笔》等书。毛泽东的诗友柳亚子先生也是祝家渡柳氏后人,其先祖自祝家渡迁吴江,柳亚子早年参加民主革命,是清末文学团体“南社”发起人和主要诗人之一,与宋庆龄、何香凝等同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。一九四八年一月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,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。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,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。解放前,袁、柳两姓多居上海甚至海外,这里住的大多是这些人家的长年忙工或者是小镇上做生意、做手艺的人,土改后这些人分到了土地房屋,成了真正的居民,祝家渡从此成了多姓杂居的村落。但是,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,良好的氛围继续影响着这里的居民,现在的年轻一代仍然人才济济,日本、美国都有他们的足迹,大约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。
随着对祝家渡了解越多,感情也越深。喜欢一个地方是需要缘分的,有天时地利的客观因素,也有自身喜好的主观原因,而时间能够超越这一切,待得时间越长越牵挂,因为空间已经和往事纠结在一起,在回忆里难舍难分。夏日的傍晚,我会从废弃的渡口下水,来回横游后江;春天的黄昏,我会在长满芦苇的江堤漫步,穿梭在古镇的街里巷间;有时候我会带着女儿在单位宿舍住上几天,睡前教她们背唐诗: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……人生的每一段时光都是无法超越的,当时的我不知道,只想要更好的生活,现在我终于明白,物质富足虽说是更好的生活,而年轻,同样也是美好的。日子过得气定神闲就好,总是把自己当成旅人,仿佛更好的生活永远都在别处,就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过客,迷失生活的意义。
更何况,小镇给我留下不少美好的瞬间。记得我刚调到小镇工作那一年,一位四明山的战友挑来一担茶叶让我帮他推销,可我初来乍到,人地生疏,所以很是犯难。当时,祝江大队一位我并不熟的叫老李的大队干部帮我解了难,他陪着我把茶叶推销给附近的一些单位,说就算是支援四明山革命老区吧,这件事让我着实感动了一阵子。点点滴滴的回忆,感受着小镇的淳厚朴实,心里充满了怀念和温馨......<转载>
阅读全文
|
回复(8)
|
引用通告
|
编辑
上一篇:
寂寞红杏,懒于出墙
下一篇:
踏春^_^开心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2-24 9:58:00
| By:
一苇(游客)
]
好久不见。
点水,春天快乐!
以下为蜻蜓点水的回复:
一苇好,谢谢你的到来,你先站会儿吧.我来打扫一下,这家全是灰尘了.呵呵.....沙发马上就是你坐得了.
个人主页 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2-24 10:45:00
| By:
yaiy
]
迷茫了一阵子,终于忍不住又回来了.我想让这里留下的只有欢笑,没有悲伤......大家好,2009年都好..博友们好,我是懒惰的点水.让大家牵挂了.
个人主页
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2-25 8:47:00
| By:
yuxuan
]
哈,终于回来了,我也回来了,大家还是一起在浙博生活吧
个人主页
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2-27 18:09:00
| By:
yl666888
]
下一篇,要密码,嘻!
个人主页
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3-3 15:51:00
| By:
wusou
]
好久不见了,又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。
个人主页
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3-3 20:34:00
| By:
yanran
]
以下引用yl666888在2009-2-27 18:09:00发表的评论:
下一篇,要密码,嘻!
同感~~
个人主页
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3-7 21:34:00
| By:
wusou
]
春日江南最美。
面临的问题都得关心,没办法。
个人主页
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Re:小镇祝家渡
[
2009-5-16 20:57:00
| By:
访客817Gxk(游客)
]
进入这里,看到“小镇祝家渡”,真是泪盈盈。儿时曾听太公说:我们的祖先是从慈溪迁来的,是二兄弟(还是三兄弟)一起来到舟山。我问慈溪哪里?太公说是:祝家渡。
以下为蜻蜓点水的回复:
原来你也恋旧呀......哪地方早些年还要美,都是石板路,老房子,倚着姚江旁,有一望无际的田野......哪是朴美,有空过来我带你去看看她.....祝家渡
个人主页 |
引用
|
返回
|
删除
|
回复
发表评论:
昵称:
密码:
(游客无须输入密码)
主页:
标题: